考试
1970-01-01 08:00:00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题目描述

【题目】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 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次改革?指出材料中所体现的本次改革 的内容。

【经济篇】

材料二    如下图

(2)据材料二,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

【思想篇】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 看法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许多学派。

(3)材料三中,各学派之间相互争论和批判,形成什么学术繁荣局面?试列举两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并分别指出他们的思想

(4)有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思想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 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人物篇】

材料四 秦始皇,自古以来评说不一。李白赞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 浮云,诸侯尽西来”;司马迁说他“刻薄寡恩,心如虎狼”……。

(5)材料四中“扫六合”指的是什么?试评价秦始皇。

 

答案解析

(1)商鞅变法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2)铁农具的使用;牛耕的推广。 促进农耕经济(农业生产)的发展。(3)百家争鸣 孔子:有教无类、以德治国、仁爱思想、因材施教 孟子:性善论、仁政思想、民贵君轻、仁义礼智 荀子:性恶论、民本、礼治思想(4)C(5)扫灭六国,统一天下(从功过两方面评判,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根据材料一“秦孝公任用商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等。(2)根据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图片中的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来看,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信息: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已经出现。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革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学派之间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儒家学说有:孔子:有教无类、以德治国、仁爱思想、因材施教 孟子:性善论、仁政思想、民贵君轻、仁义礼智等。(4)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个选项中,A不严瑾,因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而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B不严瑾,因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而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D项中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而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因此ABD三项中第一步与第二步没有直接联系,只有C选项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故答案选C。(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扫六合”指的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秦始皇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后世影响深远;文化、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兴修灵渠,开发南疆等;但是他的过错体现在他的暴政上:焚书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徭役繁重、沉重赋税、刑法残酷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