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面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西体中用)

材料一  中国要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歌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界,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1)据材料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成成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性质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深,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文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该变法发生在那一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又得到了初步发展,出现了一个“状元实业家”,他的名字是?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思想风暴)

材料四: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其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4)报据村料四,该事件指的是什么?分析指出该事件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规律揭示)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答案解析

(1)自强或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军事技术(2)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1898年;张謇(3)三民主义;袁世凯(4)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目的之一是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5)由学习技术(或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可以得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自强或维护清朝统治。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首先着眼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康有为等人掀起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它的迅速失败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第三小问依据所学知识,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出现了一个“状元实业家”张謇。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将中国同盟会纲领阐述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陈独秀“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其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可知是指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四“要巩固共和”可见新文化运动的目的之一是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5)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先后经过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发展近代工业(主要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治;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促进了人民思想的解放。因此经历了一个由学习技术(或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的历程(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