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产

题目描述

【题目】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

材料一: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贡之科。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土缀行而出喜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四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抽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科举制的选才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科举制度的作用。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明代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有什么消极影响。

 

答案解析

(1)人的学识(或考试成绩)。(2)皇帝(或统治者);维护(巩固)统治。(3)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选拔官吏的范围,使得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或社会)基础;推动了教育的发展。(4)变化:规定命题范围为四书五经,答卷文体为八股文。(答出“八股取士”也可)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社会进步。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可知:科举制的选才标准是人的学识(或考试成绩),将选拔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手中。(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知: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皇帝(或统治者);它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巩固)统治。(3)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三“唐太宗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可知: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选拔官吏的范围内,使得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或社会)基础;推动了教育的发展。(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可知:明代科举,规定命题范围为四书五经,答卷文体为八股文。八股取士使科举制僵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社会进步。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