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借鉴和传承、创新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
题目描述
【题目】学习、借鉴和传承、创新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佛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厌;老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巧。厌薄世故,而尽欲空了一切者,佛氏之失也;关机巧便,尽天下之术数者,老氏之失也。……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朱子语类》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噍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宮便殿奏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学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宋儒对待“佛老之学”的态度。
(4)综合材料从儒学思想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从政策制定、人才选拔和君民关系协调等方面,概括出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在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2)根据材料二“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主要通过“君权神授”的主张,即神化皇权来加强君主专制,而朱熹则将“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以求强化君主专制。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主要吸收阴阳家等具有神学的学说;而朱熹的程朱理学则主要通过吸收佛老思想,以增强其思辨性,使儒家的“仁”成为了天理的最高范畴。(3)根据材料三“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儒对“佛老之学”持批判的态度,并为抗衡佛老,进一步发展了儒学,以强化纲常伦理。(4)综合四则材料,特别是通过材料二“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等信息,可知在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中,儒学的发展与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密切相关。
(1)重视人民利益,选贤任能,君民互相依存(2)董仲舒通过神化皇权(君权神授)来加强君主专制朱熹从“理”这一哲学高度来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原因:董仲舒主要吸收阴阳家等具有神学(神秘)的学说朱熹主要吸收的是具有思辨思维的佛家等学说(3)宋儒认为“佛老之学”冲击三纲五常,所以持批判态度(4)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
相关试题
根据印花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印
某水果经销商到一山区水果基地采购猕猴桃和苹果
(单选题)信用报告被人们喻为()。
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以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
(多选题)农户小额贷款能够带来的银行收益包括
(单选题)下列关于商业银行市场风险限额管理的
(单选题)呃逆的治疗原则是()。
2017年9月,全国新入学的中小学生使用“部
读“纳粹党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如下)
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
“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政治、我们的文学、
小茹在自己的期末自评中这样写道:“本学期我学
【判断题】 采取的原料小于0.5mm的物料采
说明科技工业园区的概念?
蔬菜田间管理技术包括哪几个方面。
离子注入杂质浓度分布服从高斯分布函数,
下列关于注册测绘师执业活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哈维格斯特认为发展任务即一个人在发展的某一阶
幸福的测量有很多方法,最科学的是单题测量量表
地理环境确定了物质和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