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古都·记忆·风貌

题目描述

【题目】古都·记忆·风貌

(古都别称)

材料一诗文中对北京的称呼

(1)从材料一中摘抄出有关北京地区的旧称。写出元朝时北京的称呼。

(古都风情)

材料二以元朝都城为中心兴盛了一种戏剧表演形式

甲:构(注:勾)栏里看杂技去来。乙:去时怎么得入去的?

甲:一个人与他五个钱时,放入去。有诸般唱词的;也有弄棒的:一个高卓儿上脱下衣裳, 赤条条的仰白着卧,一托来长短、停柱来粗细、油红画金棒子,放在脚心上转……。有诸般把戏的,那好看的什么没!

——转引自季国平《元杂剧发展史》

(2)材料二描述的戏剧表演形式是什么?写出元代最优秀的戏剧作家及他的一部代表作。

材料三晚清画师沈容圃绘制的工笔写生戏画像《同光十三绝》

(3)观察材料三,画作再现了哪一剧种的艺术成就?写出这一剧种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古都建筑)

材料四明朝的北京城于1420年基本建成

(4)阅读材料四,概括明朝北京城在布局和构成方面的特点。依据材料,说出紫禁城古今功能的变迁。

(古都文物)

材料五北京地区出土的部分文物

(5)从材料五的①、③中任选一件文物,依据范例,写出其历史研究价值。

『范例』

文物②,可以用来研究米芾的书法艺术。

答案解析

(1)涿郡、幽州;大都。(2)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3)京剧;地位:是近代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代表,被称为“国粹”。(4)特点: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轴对称。都在一个中轴线上,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北京城便是一个凸字型的轮廓。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内城包着皇城,皇城包着紫禁城。功能变迁:以前是皇帝办公和居住的地方,现在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5)文物①,可以用来研究宋朝手工业——制瓷业的发展状况。

(1)依据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登幽州台歌》”可知,北京的旧称有:涿郡;幽州;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期,北京的称呼是大都。(2)依据材料二“以元朝都城为中心兴盛了一种戏剧表演形式”“构(注:勾)栏里看杂技去来”“《元杂剧发展史》”等信息可知,材料二描述的戏剧表演形式是元杂剧;结合所学可知,关汉卿是元朝最优秀的戏剧作家,代表作是《窦娥冤》。(3)依据材料三“《同光十三绝》”可知,材料三的画作再现了京剧的艺术成就;京剧艺术被称为“国粹”,是积淀了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的艺术瑰宝。(4)依据材料四概括可知,明朝北京城在布局和构成方面的特点是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轴对称。都在一个中轴线上,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北京城便是一个凸字型的轮廓。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内城包着皇城,皇城包着紫禁城。为了保卫和巩固帝王的统治,一切庙宇建筑都要烘托帝王的威严。依据材料可知,紫禁城古今功能的变迁:以前是皇帝办公和居住的地方,现在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代表了新旧交融的变化,体现了人类文明的传承。(5)依据材料五“北京地区出土的部分文物”可知,选文物①,可以用来研究宋朝手工业——制瓷业的发展状况。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