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8 18:27:36

从古至今中国制度建设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

题目描述

【题目】从古至今中国制度建设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在局部地区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即使隋唐大部州郡都遵从山川形便原则,犬牙相入的措施也并未弃而不用……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晨得淋滴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材料四 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共事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保持社会的和谐。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

﹣﹣原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唐代实行的政治制度并说明该政治制度的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共同政治目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孙中山在政治文明方面“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的主要表现。

(4)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的政党制度。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

(1)制度:根据图片信息中的六部和其上三个职位可知,制度是三省六部制。作用: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也使宰相的权力﹣分为三,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低,三省六部制的设立,有利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达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2)原则:根据“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得出山川形便;根据“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得出犬牙交错;根据“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得出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回答。(3)表现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临时约法》的基本原则内容回答即可得出,学习了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为限制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引进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等。(4)据材料“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共事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保持社会的和谐。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政治协商制度。认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建设的作用和制度借鉴等方面概括回答。

(1)制度:三省六部制。 作用:共议国政,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答出两点即可)(2)原则:山川形便;犬牙交错;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目的:加强中央的权力,削弱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体现:学习美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为维护民主,防止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4)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识:政治制度的建立要体现维护国家统治的需要。政治制度要兼采各国有益的经验。(言之有理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