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纵观世界历史,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改变世界。阅读下列材

题目描述

【题目】纵观世界历史,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改变世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6年,英国煤炭年产量已经达到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1)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英国中世纪恬静的田园生活被打破后,人们出行方式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科技发展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期的无线电收音机广告

(2)根据材料二,无线电技术最早出现在哪一次工业革命中?当时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新动力是什么?

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的对外交往史历经荣辱兴衰,见证了民族复兴之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丝绸之路于西汉开通,当时以陆路为主;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丝绸之路水陆并重,全面繁荣;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请回答:

(3)唐朝时通过陆路到天竺(今印度)游学的著名人物是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富有创新精神。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中国古代发明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4)材料四提到的“第五大发明”指的是什么?

在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不同国家所走过的道路不尽相同,但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历程也有相通之处。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

 

(5)材料五中的图一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制定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列图片:

 

图二郑成功接受荷军投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6)图二反映的是郑成功收复哪里的史实?

 

答案解析

(1)工业革命;乘坐火车、轮船。(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3)玄奘。(4)科举制或科举考试或科举。(5)明朝;图一目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或为了加强皇权或为了加强封建君主专制或加强专制统治。图二目的:防止专权、防止独裁、防止专制、防止滥用权力、防止权力过度集中、限制总统权力、互相制约、互相制衡、互相牵制、互相限制、维护民主等。(6)台湾。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英国中世纪恬静的田园生活被打破后,人们出行方式发生了的新变化是:乘坐火车、轮船。(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线电技术最早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当时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新动力是:电力。(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唐朝时通过陆路到天竺(今印度)游学的著名人物是玄奘;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四提到的“第五大发明”指的是科举制。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五中的图一反映的是明朝的政治制度;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制定的目的分别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或为了加强皇权或为了加强封建君主专制或加强专制统治。写加强中央权力、加强王权、防止专政、皇帝掌管一切权力或没有体现“加强”意思的,如巩固、分散、维护皇权等不得分,权力写成权利不扣分)图二目的:防止专权、防止独裁、防止专制、防止滥用权力、防止权力过度集中、限制总统权力、互相制约、互相制衡、互相牵制、互相限制、维护民主等。(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二反映的是郑成功收复的史实是:台湾。郑成功是17世纪著名的抗清名将;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