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材料,运用法律知识回答: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材料,运用法律知识回答:

材料一:某市公安局的统计报告显示,当前该市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没有预谋的、只是一时冲动而违法犯罪的占82.7%。未成年人步入歧途与不当交友、容易被人利用而意气用事有关,也与旷课、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有关。

材料二:2017年初,中央综治办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进行了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调查,通过对其中2 000余名闲散未成年人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闲散未成年人犯罪与不良行为的关系

不良行为的开始平均年龄

不足12岁的

12岁以上不足13岁的

13岁以上不足14岁的

超过14岁的

不良行为的数量

1种

3种

5种

1种

所占总人数比例

10%

30%

50%

10%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答案解析

(1)材料一说明该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其情绪冲动和不良行为有关。材料二,说明闲散未成年人走上犯罪违法的道路,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而12至14岁是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2)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本题属于说明类问题,学生需要仔细审材料,用教材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没有预谋的、只是一时冲动而违法犯罪的占82.7%。”和“也与旷课、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有关”说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其情绪冲动和不良行为有关。材料二中的表格显示12至14岁之间不良行为数量多,所占人数比例大,所以闲散未成年人走上犯罪违法的道路,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而12至14岁是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2)本题考查怎样预防犯罪。结合教材知识,可以从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要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等方面回答。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