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创新与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创新与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篇】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君”的做法符合哪一学派的观点? “商君治秦”中最能直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措施。

【创新篇】

材料二:秦朝的政治结构图

(2)秦始皇首创了上图中的这种制度,写出这一制度的名称。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

(3)针对材料三这种现象,西汉的汉武帝采取了什么建议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开放篇】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_________”应该填写什么?用所学知识写出这条商道的开通有何积极作用?

(5)上图右图中A处应该填写哪一地名?汉朝时期,哪一宗教通过此路传入中国?

(6)综上所述,你获得了什么启示?(提示:结合上述材料分析)

答案解析

(1)法家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耕织)(2)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3)推恩令(4)丝绸之路   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任答一点)(5)长安  佛教(6)改革、创新与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言之有理即可)

(1)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商君治秦,法令至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主张法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君主专制,“商君”治秦采用了法家的思想。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是最能直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因为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了农业的发展。(2)依据材料二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时期,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在地方上实行的是郡县制度,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所以图中的这种制度是中央集权制。秦朝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秦初,将天下划为36郡。(3)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西汉的“王国问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汉朝时开通的贯穿欧亚大陆的交通线,这条线上运输最多的是中国的丝绸。丝绸之路的路线: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5)依据材料四所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条商路是丝绸之路,A处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西汉都城长安。西汉末年,佛教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6)依据材料所给信息:商鞅变法、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丝绸之路的开通、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创新与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富强,必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