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07:52:43

餐饮的变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

题目描述

【题目】餐饮的变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朱子语类·卷十三》

中世纪的西方人会因为吃了额外的羊排或第二碗米饭而惊醒、而悔恨……因为“贪吃”乃反上帝的罪行。

——易大经《贪吃文化与美食文化》

材料二下表是一位英国御厨为国王开出的“圣诞节布丁”的配方(部分)

原料(配方)

产地

1磅无籽葡萄

澳大利亚

1磅带籽葡萄干

南非

1磅红糖

西印度群岛

1把布丁香料

印度

6盎司苹果泥

加拿大

8盎司面粉

英国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帝国》

材料三在口粮和副食品极为缺乏的情况下,1960年8月,(我国)政府号召各地以玉米和小麦根粉、玉米杆粉、橡子面粉、叶蛋白、人造肉精等各种代食品补充口粮的不足,克服困难,渡过灾荒。

——摘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美国中餐馆数量统计柱状图(图六)(节选)

(注: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在美中餐馆数量超过麦当劳等3家本土快餐店数量总和)

——摘编自刘海铭《美国华人餐饮及其文化认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朱熹与中世纪西方人关于饮食方面的共同认识,并分析二者的本质区别。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呈现何种趋势?形成这种趋势有哪些历史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析出现材料三所述历史现象主要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图六中2006年与1949—1959年相比中餐馆在美国大幅增加的经济原因有哪些?

答案解析

(1)结合材料“要求美味,人欲也。”、“中世纪的西方人会因为吃了额外的羊排或第二碗米饭而惊醒、而悔恨……因为‘贪吃’乃反上帝的罪行。”归纳回答。结合所学回答二者的本质区别。朱嘉是为封建统治者作辩护的;中世纪西方人的主张本质上是宗教神学对人个性的压制。(2)回答趋势要注意原料的产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原因。(3)要注意材料所提示的时间“1960年”,这正是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归纳总结。(4)回答时要特别注意时间“1949—1959年、2006年”,从时间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内外政策及外交关系状况,结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回答。

(1)认识:都主张在饮食上禁欲(或反对贪吃)。中西区别:朱嘉反对贪吃本质上是宣扬“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统治者作辩护的;中世纪西方人的主张本质上是宗教神学对人个性的压制。(2)趋势:世界市场逐步成型(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交通与通讯的进步。(3)原因:中苏关系恶化:经济建设中的左倾路线。(4)原因: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全球资本和人口流动快;中国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