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13:02:04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

题目描述

【题目】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十二大到十九大,我们党一直強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増长方式。消费方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正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党的十九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请用唯物或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向十九大代表表提出建议并指出其哲学依据。(至少两条)

答案解析

本题以生态文明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知识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唯物论等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实践决定认识的知识”,设问是“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2)本题具有开放性,解答本题,首先,主要注意考查范围是唯物或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设问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向十九大代表表提出建议并指出其哲学依据”,其次围绕“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联系唯物论或认识论的知识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正式寄语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文明。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生他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我国今后的经济建设。(2)本题比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