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6 20:48:34

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社会治理全员参与

题目描述

【题目】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社会治理全员参与

2019年7月6至7日,以“新时代法学‘三大体系’的历史定位”为主题的第五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举行。论坛就社会治理法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探索性讨论,为2035年前基本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宏伟目标、基本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强有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意义重大而深远。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丰台劝导队”……这些治安志愿者队伍配合公安机关随时发现违法犯罪的新线索,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使公共安全治理理念和方式从政府的“我治理”向全民共治的“我们治理”转变。这体现出(    )

A.公民行使决策权参与公共安全的治理

B.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完全一致

C.基层自治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途径

D.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初步形成

【2】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公民对法治社会具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重,做法治社会的合法、合格公民。为此,公民应做到(    )

①不断增强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            ②依法行使审议权

③通过行使立法权参与民主决策            ④理性表达、有序参与、履行义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解析

本题以“新时代法学‘三大体系’的历史定位”为背景材料,考查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民守法。第(1)问从治安志愿者队伍配合公安机关随时发现违法犯罪的新线索,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使公共安全治理理念和方式从政府的“我治理”向全民共治的“我们治理”转变,说明体现了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初步形成。决策权属于决策机关,我国公民有权参与民主决策,但没有决策权;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具体领域存在矛盾和冲突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基层自治是指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材料没有涉及基层自治。第(2)问可根据材料,说明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公民对法治社会具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重,做法治社会的合法、合格公民。为此,公民应做到不断增强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遵循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做到有序参与,理性表达。注意审议权属人大代表,公民无立法权。【1D:治安志愿者队伍配合公安机关随时发现违法犯罪的新线索,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使公共安全治理理念和方式从政府的“我治理”向全民共治的“我们治理”转变。这体现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初步形成,D符合题意。A:公民可依法参与民主决策,但不能行使决策权,A说法错误。B: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存在具体利益上的矛盾,B说法错误。C:材料强调的是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体现基层自治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途径,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2①④: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公民对法治社会具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重,做法治社会的合法、合格公民。为此,公民应做到不断增强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理性表达、有序参与、履行义务,①④符合题意。②:审议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普通公民不具有审议权,②说法错误。③:立法权是人大的职权,公民不具有立法权,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