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古代经济发展的基础。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古代经济发展的基础。

材料一 

(1)从材料一中选择一件农业生产工具,说出其主要功能。

材料二  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鞅。商鞅颁布法令: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法令的实施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因为工程极具科学价值、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2000年,都江堰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都江堰灌区体系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摘编自百度都江堰词条

(3)依据材料三,概括都江堰的特点。

材料四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农民实行复种制(一年两熟),稻、麦复种制产生并发展。江南推广了曲辕犁,普遍采用插秧技术,缩短了水稻在大田中的生长期,双季稻在南方出现。

——摘编自阎万英等《中国农业发展史》

(4)依据材料四,说说南北朝以后,南方农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五  现在(我)从经传中采集,又涉及到民间歌谣;向阅历多的人询问,在实践中验证;记录从农耕技术开始,到醋酱的制作结束。维持生计的职业,没有不完整记录的,命名为《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序(译文)

(5)依据材料五,说出《齐民要术》一书的内容来源于哪些方面。

(6)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

(1)耧车,播种工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商鞅变法;增强秦国国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3)综合性水利工程,时间久,科学价值高等(4)农作物品种增加,生产工具进步,生产技术提高等(5)从以往的书籍,民间歌谣,实践经验等(6)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国家体制的保障,水利工程的修建,生产技术的的发展,生产经验的总结等

(1)依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曲辕犁:唐朝的曲辕犁设计精妙,轻便灵巧,自如的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耧车:西汉播种工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依据材料二“商鞅颁布法令: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是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依据材料三“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因为工程极具科学价值、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2000年,都江堰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都江堰灌区体系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分析概括可知,都江堰的特点是综合性水利工程,时间久,科学价值高等。(4)依据材料四“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农民实行复种制(一年两熟),稻、麦复种制产生并发展。江南推广了曲辕犁,普遍采用插秧技术,缩短了水稻在大田中的生长期,双季稻在南方出现”分析概括可知,南北朝以后,南方农业发生的变化有:农作物品种增加;生产工具进步;生产技术提高等。(5)依据材料五“现在(我)从经传中采集,又涉及到民间歌谣;向阅历多的人询问,在实践中验证;记录从农耕技术开始,到醋酱的制作结束。维持生计的职业,没有不完整记录的,命名为《齐民要术》”分析可知,《齐民要术》一书的内容来源于从以往的书籍;民间歌谣;实践经验等。(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国家体制的保障;水利工程的修建;生产技术的的发展;生产经验的总结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