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 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以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文帝时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 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以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文帝时曾令各州推举人才,这些被推举的人才须考试合格才可以做官。

材料二  明朝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考试规定了命题范围,考生作文格式也做了明确规定。

(1) 试结合材料一,说出科举制诞生的标志?

(2) 唐朝延续并完善了科举制,试举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其中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哪两科最为重要?

(3)说说明朝的科举制度是什么? 明朝科举制规定的考试范围是什么?

(4)明朝改变科举制度和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解析

(1)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 (2)唐太宗:扩充了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创设了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进士和明经 (3)八股取士; 四书五经。(4)加强思想控制(加强君主专制)。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创立的相关知识,根据课本所学,依据材料一可知,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始置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 (2)本小题考查的是唐朝对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武则天特别重视科举,曾一连几天在洛成殿亲自测试贡举人,并曾命令把在吏部复试者的名字糊掉而进行暗考,开了后世“殿试”和“糊名”的先河。武则天称帝后,还破例开了武科,即在科举考试当年同时进行武举考试,内容有骑射、步射、马枪、负重等内容,考中的可以任用为武官。唐玄宗时进士科转为兼考诗赋,而且诗赋成为最主要的考试内容。进士科也成为唐朝最重要的考试科目。(3)本小题考查的是明朝科举制的发展。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员,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这样,要想读书做官,必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文体,读多了这些经书,抛弃了实用之书,脑袋被洗脑了,成了别人的奴才。这样统治者就达到了控制思想的目的。这是消极的影响。当然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积极的影响,如使考试内容和范围划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生的学习负担;考试更加规范,学生答题也必须规范,考官也有了相对固定的评卷标准等等。(4)明朝改变科举制度和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的目的是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或都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朝前期统治者为达到相同的目的,采取的措施是文字狱。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