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

题目描述

【题目】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屈辱的历史,也是抗争的历史,探索的历史,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即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现代化)。近代社会的变革……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三  1978年~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材料四  “今年是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开局之年。”“过去一年,‘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硕果累累……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经济增长领先全球,从严治党正风肃纪,‘三严三实’深入人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9·3阅兵’气势恢宏,2022年冬奥会成功申办,亚投行改变国际金融格局,‘一带一路’书写合作共赢篇章,中国人民在历史与未来的交响中昂首阔步,为深刻变革的世界增添正能量。”

——2016年1月1日社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围绕这个主题,20世纪初,中国社会进行了哪些探索?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当时全国人民“积极奋斗”,最终取得了成果,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3)观察材料三中的简表,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重大会议促进了新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1978年和1992年召开的两次会议在经济方面分别作出了哪些重大决定?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哪些事例足以说明我国是“为深刻变革的世界增添正能量”的?

 

答案解析

(1)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现代化);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实行工业化;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9•3大阅兵、2022年冬奥会成功申办、亚投行的成立、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

(1)依据题干材料“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即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现代化)。”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现代化)。(2)依据题干“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实行工业化;结合所学知识,由于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至1957年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十四大的重大决策是: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9•3大阅兵、2022年冬奥会成功申办、亚投行的成立、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