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是中国

题目描述

【题目】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

材料一  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关于救国之策,在当时还有保守与洋务两派思维方式作为选项。保守派……主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任何学习西洋的改革均是“离经叛道”,不宜施行。洋务派……理念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赞成国家制度也转变为西洋模式。这两种主张,在当时是缙绅士大夫(注:官员和读书人)的主要思想,持维新改革理念的人反而不占多数。是以,光绪与康、梁无法转移庞大的缙绅力量支持维新运动,各省督抚在慈禧反扑时大多不声援光绪,当是因为他们大多只是持洋务派的观点,还不能接受维新之论。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1)为了解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事迹,某同学阅读了相关书籍。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完成以下表格。

注:言论序号见材料划线部分

(2)依据材料一,概括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  国体违反民意而能安立,吾未之前闻。今试问全国民情为趋向共和乎?为趋向帝制乎?此无待吾词费。但观数月以来国人之一致反对帝制,已足立不移之铁证。

——梁启超《辟复辟论》(写作于1916年初)

(3)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中国民意如何?结合所学,说明梁启超作出以上判断的依据。

 

答案解析

(1)(2)维新运动没有得到官员和知识分子的支持;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3)中国人民拥护共和制度,反对君主制(或帝制)。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或护国运动取得胜利)。

(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是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洋务运动只学习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谋求制度变革。(2)依据材料信息“持维新改革理念的人反而不占多数。是以,光绪与康、梁无法转移庞大的缙绅力量支持维新运动,各省督抚在慈禧反扑时大多不声援光绪,当是因为他们大多只是持洋务派的观点,还不能接受维新之论”可知,维新运动没有得到官员和知识分子的支持;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是导致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国体违反民意而能安立,吾未之前闻。今试问全国民情为趋向共和乎?为趋向帝制乎?此无待吾词费。但观数月以来国人之一致反对帝制,已足立不移之铁证”可知,中国人民拥护共和制度,反对君主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