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21:03:43

中国文明历经千百年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一部思想不断走向解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文明历经千百年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一部思想不断走向解放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  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轴心时代”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大体吻合。请列举春秋时期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

答案解析

(1)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中国春秋时期的杰出的思想家主要有孔子和老子。根据“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不以圣人的是非标准作为判断是非标准;根据“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可知顾炎武主张注重实学,强调经世致用;根据“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可知王夫之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2)根据“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主要经历了器物、制度和思想三个阶段。由洋务运动中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戊戌变法中希望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再到新文化运动中宣扬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否定中国传统等。

(1)孔子、老子。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2)历程: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