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5:11:15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

题目描述

【题目】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以上是怎样用假设推理的方法论证“弊在赂秦”这一观点的?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这道题考的是分析怎样用假设论证的方法论证“弊在赂秦”这一观点的。本题,“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赵国不信任自己的部将,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杀掉了抗秦的重要支柱李牧,于是导致加速了自己的破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燕国赵国不能坚持斗争,又处在秦国把各国“革灭殆尽”的时刻,因而得到和韩国,魏国和楚国同样灭亡的结局。这段论述主要是进一步发挥第一段“不赂者以赂者丧”一句的意思。“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这一段的末了,苏洵总结六国的破灭,从反面推进一层,指出六国避免破灭的道路。“三国各爱其地”是指韩国、魏国和楚国不要拿国土去向秦国乞求“一夕安寝”,“齐人勿附于秦”是指齐国要附随秦国而不去援助其他国家,“刺客不行”,是指燕国不要对秦国采用个人谋杀手段;“良将犹在”,是指赵国不要相信秦国的流言蜚语而杀掉自己的将领。这样,恐怕就会出现另一种局面,未见得秦国必胜而六国必败。文章在这里笔锋一转,反跌得精神饱满,把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道理说得更加透彻,更加具有说服力量。

这一段末,苏洵总结六国的破灭原因,从反面推进-层,指出六国避免破灭的道路。“三国各爱其地”是指韩国、魏国和楚国不要拿国土去向秦国乞求“一夕安寝”,“齐人勿附于秦”是指齐国不要亲附秦国而不去援助其他国家,“刺客不行”是指燕国不要派刺客行刺秦王,“良将犹在”是指赵国不要相信秦国的谗言而杀掉自己的将领。这样,恐怕就会出现另一种局面,未必见得秦国必胜而六国必败。文章在这里笔锋一转,反跌得精神饱满,把“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道理说得更加透彻,更加具有说服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