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6:10:54

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这是民族之殇,也激发了中华民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这是民族之殇,也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民主意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咸丰庚申中英之战”指的是什么?该侵华战争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产生了什么不利影响?

(3)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4)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

(1)结合所学可知,“界碑”是指中国的社会性质在发生变化,即《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胜利”是指不同社会制度或文明的对抗结果,即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2)战争:依据材料中“咸丰庚申”、“中英”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战争指的是咸丰十年,即公元1860年结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开始投靠侵略者,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危害:依据材料“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等方面说明其危害。(4)结合所学从甲午战后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运动的开展、政治变革的掀起、近代化进程的加快等方面进行说明。

(1)“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胜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4)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