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2 04:01:50

中国古代,儒学思想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古代,儒学思想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的民本与君主制相联系,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人民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孔子对权力行使者的最高期许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即给全体居民带来利益。孟子明确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二,君主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巩固。即所谓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何使权力“善天下”呢?儒家的根本方法在于“明德”,即寄希望于掌权者在个人修养的基础上,就是仁政。

材料二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朱子文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前提条件(不得照抄材料)。

(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总结董仲舒与朱熹思想的共同点。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人民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得出以百姓利益为重;根据“主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巩固”得出君主需要百姓拥护。第二小问,根据“儒家的根本方法在于‘明德’,即寄希望于掌权者在个人修养的基础上,就是仁政。”得出君主要有良好修养,实行仁政。(2)第一小问,根据“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可知董仲舒的观点是君权神授。第二小问,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归纳即可。

(1)内容:以百姓利益为重(或答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君主需要百姓拥护。前提:国家大权集于帝王,实行君主专制;君主要有良好修养;实行仁政。(2)主张:君权神授(或答大一统、天人感应)共同点:神化儒学;维护专制纲常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