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21:37:07

(2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2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第同姓其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锥(chou),诸候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王之失策,封建王候,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隋书·地理志》

材料三 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矫秦王之失策”的措施。

(2)材料三中秦、汉创立制度有何共同的“内在的用意”?

(3)据材料一、二,秦汉对待诸子功臣的态度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看法?(可从必要性、实施过程、结果任一角度作答)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抓关键信息“然后属疏远”“周天子弗能禁止”概括出“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由“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可得出措施是采用郡国并行制。(2)“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说明无论秦朝、汉朝采取什么措施,创立什么制度,目的都是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3)材料一“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材料二“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概括出秦、汉对待诸子功臣的不同态度;第二小问可根据秦朝实施郡县制、汉朝实施郡国并行制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分析得出。

(1)原因:血缘关系疏远;周王室衰微措施:采用郡国并行制(2)用意:加强对地方控制,巩固君主专制(3)不同:秦:赏赐诸子、功臣              汉:分封诸子看法:示例:秦朝,吸取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教训,对待诸子功臣以赏赐代替分封。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汉,吸取了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分封同姓子弟。巩固了西汉统治,但也带来了诸侯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的恶果。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