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和创新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和创新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技术革新】

材料一

(1)读图1、图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图三人物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他的贡献是什么?

【制度变革】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2)材料二指什么事件?“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指什么措施?

(3)用材料中的一句话概括“商君”“教民耕战”的历史作用。

【思想创新】  

材料三

(4)材料三中两个同学分别代表春秋战国时期哪两家学派的治国主张?这一时期各家学派激烈交锋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答案解析

(1)铁农具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改进造纸术。(2)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3)“秦无敌于天下”。(4)小明:法家;小东:道家。  “百家争鸣”

(1)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有关知识。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图1代表铁农具,图2代表牛耕。因此,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铁农具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图3蔡伦是改进造纸术的人物。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蔡伦革新了造纸方法,造纸原料容易找到,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2)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公元前356年,秦国的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平权衡”:权衡是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权,称锤;衡,称杆。就是说,统一了秤杆和秤锤的标准。“正度量”:度量是用以计量长短和容积的标准,是说统一了计算长短和容积的标准。“调轻重”:是说统一了轻重的标准。以上三句综合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统一了度量衡。因此,“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指统一了度量衡。(3)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作用的认识。分析材料二的“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可以概括出“商君”“教民耕战”的历史作用是:“秦无敌于天下”。(4)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的韩非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因此,小明的观点属于法家。“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道家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因此,小东的观点属于道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许多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  “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