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友好交往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友好交往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线路图

 

材料三  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编自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

材料四  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

——摘自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的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通道被人们称为什么?开通于哪个朝代?

(2)材料二中A点和B点分别是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和最远到达地,分别是哪里?

(3)根据材料三,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人的航海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5)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你认为这一构想的提出有何重大战略意义?

 

答案解析

(1)丝绸之路;(1分)   西汉(汉朝)。(1分)(2)刘家港;(1分)    非洲东海岸(或木骨都束)。(1分)(3)不以大国、强国自居,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交流,公平交易等。(2分,符合题意即可)(4)和平友好交往;(1分)   殖民侵略(殖民掠夺)。(1分)(5)促进欧亚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2分)

试题分析:材料一是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形势图;材料二是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材料三是郑和下西洋的交流交往状况;材料四叙述了中国和平友好交往的传统。(1)根据图和相关历史知识可知,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2)根据地图指示,结合教材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可知,A是刘家港;B是非洲东海岸。(3)结合材料三内容,从材料中可以总结出郑和对所到地区的态度和行为,得出受到欢迎的原因。(4)要根据新航路开辟的历史知识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进行比较,便可知它们的不同性质。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和平交流,友好交往;而哥伦布等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为了掠夺财富,抢夺黄金等。(5)教材所学知识显示,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与亚欧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那么今天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仍然是为了促进了中国与亚欧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