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青春有格

题目描述

【题目】青春有格

材料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孔子说:“行已有耻。”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材料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材料四,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⑴你怎样理解材料一语句中的“格”?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

⑵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的两句话?

⑶“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名言,要求我们要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应该怎样去做?说说榜样具有怎样的力量?

⑷一个人怎样才能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答案解析

“格”是指规则、规范等。应遵守道德、法律、纪律、学生守则或具体的行为规范。⑵答案言之有理即可⑶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榜样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向榜样学习,我们的社会、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⑷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端庄自己的行为;等。

试题分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规则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格”指的是规则,制度,我们生活中的规则包括道德、法律、规章制度等。(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中“行己有耻”的意思是,我们一个人行事,凡自己 认为可耻的都不去做;“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是意思是,我们要懂廉耻,知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好榜样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运用,根据所学回答即可。(4)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做到止于至善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根据教材知识,从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善于寻找榜样,向榜样学习;养成自我省察的好习惯等方面回答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