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8 22:11:17

    材料一:由刘慈欣同名著作改编的《流浪地球》,于201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由刘慈欣同名著作改编的《流浪地球》,于2019年2月5日在全国上映。其恢弘但贴切生活的故事线索、全球化的制作团队、堪比好莱坞的特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绝妙穿插、严谨细致的科学推理都为这部中国科幻影片的成功埋下了伏笔,看完影片后,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科幻元年就此到来。影片中,多次出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春节、礼花、饺子、北京话等,环顾近年来的影片,我们可以发现,借助电影荧幕,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展现出来,为世界人民所认可接受。

(1)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华文化通过电影等方式展示出来后被世界人民所认可接受?

材料二:同年,2019年8月9号,由滕华涛导演的《上海堡垒》在全国公映,但其效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新生代流量演员鹿晗也被批为“票房毒药”,甚至有网友评论到“《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的一扇门,《上海堡垒》又给关上了”。导演滕华涛也第一时间出面道歉。有知名影评人就说到,科幻影片需要文化创新,但是也不能盲目为金钱而创新,最终还是要看观众认不认可。

(2)结合上述2则材料,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答案解析

本题以《流浪地球》和《上海堡垒》在全国公映引起不同的社会反响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大众传媒、文化创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1)本题设问指向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华文化通过电影等方式展示出来后被世界人民所认可接受,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思考分析。解答时把握材料“贴切生活的故事线索、全球化的制作团队、堪比好莱坞的特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绝妙穿插、严谨细致的科学推理都为这部中国科幻影片的成功埋下了伏笔”,调动运用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大众传媒、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知识回答。(2)本题设问指向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进行文化创新,考查文化创新的主体和途径等知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世界人民有着独特的吸引力。电影等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传播内容的丰富、创新,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使世界人民真切地感受中华文化。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文化也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特征,能够被世界人民所认可与接受。(2)①立足于社会实践。②坚持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地位(或者中心地位)。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