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2 01:38:43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收。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刘锡鸿和郭嵩焘的主张不同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刘锡鸿认为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但郭嵩焘却认为西方政治体制是“本”等。(2)“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所以对洋务运动评价甚低,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是指评价变好,这是由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和洋务运动有相同的地方——都是学习西方的技术。

(1)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治体制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