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16:33:0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合法,即将太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含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合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

——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

材料二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高校入学考试内容千差万别,中学无法适应。在这种情况下,1926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推出了学业性向测验(SAT),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1950年,林奎斯特教授认为SAT不利于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认真学习,他另起炉灶,创立了美国高校测验(ACT),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1960年,ACT正式作为一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被高校使用。当今,SAT和ACT是美国最重要的两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

——摘编自康乃美等《中外考试比较》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是如何加强宋代的考试制度的?分析三舍法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别说明SAT和ACT设立的初衷,指出二者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由其什么政治制度决定的?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的关键句“升舍考试……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概括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从学校管理、人才选拔方面来分析回答。(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学业性向测验(SAT),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被高校使用”归纳二者的目的和主要区别;第二小问政治制度可根据材料二“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分析得出答案。

(1)特点:升舍实行定期考试且与平时成绩及操行考核结合;毕业考试实行教考分离;毕业考试成绩等级与官员选拔直接挂钩。影响: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人才;有助于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2)初衷:SAT是为了让中学更好地适应高校入学考试,ACT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区别:SAT侧重考查学生潜在学习能力,ACT侧重考查学生中学学业水平。制度:联邦制。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