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多种多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多种多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见证)

(1)下列说法是对以上所示史料的解读,判断正误。

① 图一反映了唐朝与突厥关系和睦,“和同为一家”            (   )

② 图二反映宋朝时对西藏宗教首领班禅进行了册封              (   )

③ 图三反映中央政权对西藏的管辖制度化、法律化              (   )

④ 三则实物史料反映了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变化              (   )

(地图再现)

(2)根据《元朝疆域行政区划图》,填出图中A、B两处地方的管理机构名称。

A:                                       B:                             

(3)依据《元朝疆域行政区划图》,指出中央政府在地方管理方面有何制度创新?

(史籍叙述)

    在我国西北天山以南 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 等族人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康熙时,准格尔部噶尔丹 ,在俄国唆使下发动叛乱,后平定,稳定了西北边疆地区 。乾隆时,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在维吾尔等族人民支持下,清军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 摘编自部颁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科书

(4)据材料,清政府加强西北边疆管理的方式有(     )

A.设置机构                B.册封首领  

C.和亲结盟                D.驻军平叛

(5)通过以上问题的解答,探究了什么问题?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

答案解析

(1)① 错误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2)A:宣政院;B:澎湖巡检司。(错别字一个扣分)(3)行省制度;(4)A D(多选,错选不给分)(5)问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地方管理的加强;(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语意相同给分,任答一点即可)途径:文物、史籍(史书)、历史地图(地图)

(1)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友好,图一“唐蕃会盟碑”反映的是唐与吐蕃的关系“和同为一家”。故本题说法错误。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册封西藏佛教首领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故对西藏宗教首领班禅进行了册封的是康熙帝,因此图二反映的是清朝时对西藏宗教首领班禅进行了册封,故本题说法错误。③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图三《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规化的程度。故本题说法正确。④图一“唐蕃会盟碑”反映的是唐与吐蕃的关系“和同为一家”。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图二反映的是清朝时对西藏宗教首领班禅进行了册封。图三《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由此可见,三则实物史料反映了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变化。故本题说法正确。(2)根据《元朝疆域行政区划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处是西藏地区,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事务;B是台湾,元朝在澎湖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3)依据《元朝疆域行政区划图》的“甘肃行省、陕西行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北边疆指的是新疆。康熙帝平定了西北的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了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后来清朝设立伊犁将军,在新疆驻扎军队,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册封首领和和亲结盟与西北地区无关,故选A D。(5)本题探究了西藏、台湾和新疆问题,西藏、台湾和新疆问题属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问题,也属于地方管理的加强问题。探究问题的途径有:历史文物、史籍、历史地图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