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多种多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多种多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见证)
(1)下列说法是对以上所示史料的解读,判断正误。
① 图一反映了唐朝与突厥关系和睦,“和同为一家” ( )
② 图二反映宋朝时对西藏宗教首领班禅进行了册封 ( )
③ 图三反映中央政权对西藏的管辖制度化、法律化 ( )
④ 三则实物史料反映了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变化 ( )
(地图再现)
(2)根据《元朝疆域行政区划图》,填出图中A、B两处地方的管理机构名称。
A: B:
(3)依据《元朝疆域行政区划图》,指出中央政府在地方管理方面有何制度创新?
(史籍叙述)
在我国西北天山以南 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 等族人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康熙时,准格尔部噶尔丹 ,在俄国唆使下发动叛乱,后平定,稳定了西北边疆地区 。乾隆时,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在维吾尔等族人民支持下,清军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 摘编自部颁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科书
(4)据材料,清政府加强西北边疆管理的方式有( )
A.设置机构 B.册封首领
C.和亲结盟 D.驻军平叛
(5)通过以上问题的解答,探究了什么问题?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
答案解析
(1)① 错误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2)A:宣政院;B:澎湖巡检司。(错别字一个扣分)(3)行省制度;(4)A D(多选,错选不给分)(5)问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地方管理的加强;(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语意相同给分,任答一点即可)途径:文物、史籍(史书)、历史地图(地图)
(1)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友好,图一“唐蕃会盟碑”反映的是唐与吐蕃的关系“和同为一家”。故本题说法错误。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册封西藏佛教首领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故对西藏宗教首领班禅进行了册封的是康熙帝,因此图二反映的是清朝时对西藏宗教首领班禅进行了册封,故本题说法错误。③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图三《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规化的程度。故本题说法正确。④图一“唐蕃会盟碑”反映的是唐与吐蕃的关系“和同为一家”。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图二反映的是清朝时对西藏宗教首领班禅进行了册封。图三《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由此可见,三则实物史料反映了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变化。故本题说法正确。(2)根据《元朝疆域行政区划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处是西藏地区,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事务;B是台湾,元朝在澎湖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3)依据《元朝疆域行政区划图》的“甘肃行省、陕西行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北边疆指的是新疆。康熙帝平定了西北的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了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后来清朝设立伊犁将军,在新疆驻扎军队,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册封首领和和亲结盟与西北地区无关,故选A D。(5)本题探究了西藏、台湾和新疆问题,西藏、台湾和新疆问题属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问题,也属于地方管理的加强问题。探究问题的途径有:历史文物、史籍、历史地图等。
相关试题
【多选题】 根据动态数列中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
33. 832.人类最早认识自然规律使用的研
(单选题)有关婴儿肠套叠,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
甲仓库有100吨的货物要运送到乙仓库,装载或
____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
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签订《马关条约》那一年对中国来说是屈辱与动荡
简述杜威教育思想中的“活动课程论”的观点。
2016年第一产业第一季度月均用电量约为多少
下列做法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是( )。
计算机网络按通信距离分为:()、局域网和()
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的自然功率为()M
在环枕融合畸形的诊断中,MRI显示不佳的是
膳食调查中获得资料精确度最低的是()
根据我国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下列有关开标的
列昂节夫认为游戏的特点在于注重行为_____
钩端螺旋体可自储存宿主的()
商检人员检查车辆及()时,应走固定线路。
在买方已经支付货款的情况下,即使买方享有复检
关于建设工程质量、进度和造价三大目标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