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周

题目描述

【题目】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永生认为,中国一定要重视同美国关系的改善,同美国关系能够持续改善,和日本的关系就会顺水推舟,变得比较容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半个世纪中,除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几年外,美、日始终在对华问题上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而中国则处于一种十分被动、受美日宰割的地位,……。在美日的竞争中,美国总是对日本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每到关键时刻,都是以美国做出让步而达成妥协。太平洋战争将中美两国推到了一起,……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美国又回到了扶植日本的道路上去。

——《敌人朋友还是伙伴》(刘建飞著)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行为的姑息、纵容态度是什么政策的体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本什么态度?中国革命胜利后,美国为什么又回到了扶植日本的道路?

(2)材料二  中美关系的历史性缓和推动了中日关系的解冻、回暖。为了迅速抓住中日关系解冻的这一机遇,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中国外交部和中日友协精心工作、认真布置,为中日两国首脑的复交谈判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周恩来与中日关系的历史性转折》(徐行著)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回答,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对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  进入21世纪后,日本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以上几项战略措施的实施上进一步加大力度,争取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最明显的做法就是加快了“入常”速度,早日实现做政治大国的目标。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的以上做法又势必引起亚太各国的警觉甚至反感,从而对日本做政治大国起到牵制作用,日本通向政治大国之路并不平坦。

——《战后国际关系透视》(苏华著)

(3)根据材料三回答,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亚太各国对日本“入常”警觉甚至反感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际关系的认识。

答案解析

(1)绥靖政策。美国民众同仇敌忾,政府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将日本变为对抗共产主义(或美苏冷战)的亚洲基地。(2)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轨道。推动了中日关系的解冻、回暖,加快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3)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未能就侵略行为向中、韩等“二战”受害国道歉。(4)不姑息、不纵容侵略行为;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等等。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美国总是对日本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可知是绥靖政策。第二小问,结合珍珠港事变后美国民众同仇敌忾、对日宣战的史实回答即可。第三小问,美苏对峙时期,美国把日本变为对抗共产主义(或美苏冷战)的亚洲基地。(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轨道。第二小问,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日关系的解冻、回暖,加快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日本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以上几项战略措施的实施上进一步加大力度,争取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可知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的以上做法又势必引起亚太各国的警觉甚至反感”可知,历史上日本对中国及朝鲜、韩国进行侵略,但日本未能就侵略行为向中、韩等“二战”受害国道歉。(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对于侵略行为我们不姑息、不纵容侵略行为;中美、中日关系的演变说明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等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