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8:09:34

民营经济和民间力量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

题目描述

【题目】民营经济和民间力量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地区经过长期的开发,到明代进入经济高度成长时期,传统社会经济正在发生转型。农家经营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农民家庭手工业为基础的城镇民营手工业,在丝织业、棉纺织业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工艺精湛的生丝、丝绸、棉布不仅畅销于全国各地,而且远销海外各国,海外的白银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江南市镇已经领先一步进入“外向型”经济的新阶段。

——据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  郑观应认为:“欧美政治革命,商人得参与政权,于是人民利益扩张,实业发达。”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创立。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在清廷鼓励下,全国各省会和商业繁荣地区设立了商务总会,中小城市设立商务分会,村镇设立商务公所。商会有处理商务诉讼的职权,负责调查商情,处理破产和倒骗,受理设立公所、申请专利、进行文契债券的公证等职责,部分承担了政府经济管理功能。到1911年,全国各种商人组织近2000个,会员达20万人,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

——据吴晓波《跌荡一百年》

材料三  我国1982年颁布的第四部宪法部分修正案的条款

修改时间

部分修改内容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对私营经济的地位、作用和国家对私营经济政策作了明确规定;这是中国第一次采用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修改宪法。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等写入了宪法;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再次通过宪法修正案

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国家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等写进了宪法。

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并说明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初中国商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背景。

答案解析

(1)变化:依据材料“农家经营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来看,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依据材料“城镇民营手工业,在丝织业、棉纺织业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结合所学可知,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依据材料“江南市镇已经领先一步进入‘外向型’经济的新阶段”来看,农村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积极作用:依据材料“传统社会经济正在发生转型”来看,这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转型;依据材料“工艺精湛的生丝、丝绸、棉布不仅畅销于全国各地,而且远销海外各国,海外的白银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来看,海外贸易发展,促使白银货币大量流入中国;依据材料“城镇民营手工业”“江南市镇”来看,城镇手工业和农村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有利于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2)依据材料“欧美政治革命,商人得参与政权,于是人民利益扩张,实业发达”并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可知,在内忧外患的中国,传入了西方民主思想传播,而且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依据材料“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来看,清政府实行新政,改革经济管理职能。(3)依据材料“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来看,通过宪法修订,肯定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并完善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依据经济体制改革来看,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不断扩大开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变化: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在经济中占主导;农村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积极作用:有利于社会转型;海外贸易发展,白银货币大量流入中国;有利于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2)背景: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内忧外患;清末新政,改革经济管理职能。(3)背景:通过宪法修订,肯定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并完善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不断扩大开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