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近代中国是一个动动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这种新陈代谢表现在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中国是一个动动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这种新陈代谢表现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拼驳之中。……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义和团,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重要事件,其重要不减于辛亥革命,然而一般人不但忽略了他的重要,并且对他怀着两个错误的观念:第一个错误的观念:憎恶义和团是野蛮的排外。……他们不看见义和团排外所以发生之原因——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浓压的血腥与怨气……。第二个错误观念:以为义和团事件是少数人之罪恶,列强不应因少数人之故惩罚全中国人民以巨额负担。他们不曾统观列强侵略中国,……激起了剧烈的义和团反抗,这种反抗也是代表全民族的意识与利益,决不是出于少数人之偶然的举动。

——1924年陈独秀《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

材料三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缅怀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所述事件“难于挣脱传统”是指什么?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裂缝”又是指这一事件的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回答陈独秀是如何评价义和团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的?但是义和团运动的“排外"最终对中国社会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3)如何理解材料三所说的“辛亥革命使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全面前溃”? 但也有学者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将树墩挖出,防止萌芽,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们以什么为旗帜,掀起了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4)综上所述,从社会阶层来看,中国人民在近代化探索的过程中呈现什么趋势?

答案解析

(1)“难于挣脱传统”指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促使封建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等。(2)变化:认为义和团的重要性不亚于辛亥革命。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与科学(4)由地主阶级,到农民阶级再到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越来越先进

(1)依据材料“它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技术,如兴办洋务企业,建设新式学堂等,建设新式海军等都是模仿西方器物,是“以新卫旧”的表现,所以它指的是洋务运动。然而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政权的统治,没有变革政治制度,所以“难于挣脱传统”。所以“难于挣脱传统”是指洋务运动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促使封建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裂缝。(2)依据材料“义和团,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重要事件,其重要不减于辛亥革命,然而一般人不但忽略了他的重要,并且对他怀着两个错误的观念……”可知陈独秀认为义和团的重要性不亚于辛亥革命。根据所学可知,由于义和团的“排外”,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全面前溃。革命派没有挖掉“树墩”也可以等同于说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即辛亥革命不彻底;旧有东西的萌发可以表现为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以及北洋军阀封建统治,为此资产阶级激进派在思想领域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掀起了新文化运动。(4)综上所述,从社会阶层来看,从材料一的地主阶级到材料二的农民阶级到材料三的资产阶级,中国人民在近代化探索的过程中呈现出从地主阶级,到农民阶级再到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越来越先进的趋势。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