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友好交往,和平共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目描述

【题目】友好交往,和平共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陆地丝路之繁荣】

材料一

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1)写出材料一中,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物品和文化。由此可知,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海上丝路之昌盛】

材料二

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一带一路之复兴】

材料四

2015年3月,习近平在博鳌论坛上发表演讲,再次谈及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的理解

 

答案解析

(1)物品:农产品、手工业品。文化:信仰、价值观念、宗教信念。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2)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公平交易、和平交往。(3)理解:古丝路曾搭起古代中国与世界友好交流的桥梁。在全球化的今天,古丝路更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那就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深化合作,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繁荣发展。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可知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物品有:农产品、手工业品。文化是:信仰、价值观念、宗教信念。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开通的一条连接欧亚两大洲的陆上交通要道,它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汉朝的兴盛。(2)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为了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为宫廷购回奢侈品,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根据所学结合材料二、三,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公平交易、和平交往。(3)本题答案开放,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分析材料四的“这一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指的是:古代丝路曾搭起古代中国与世界友好交流的桥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古丝路更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那就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深化合作,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繁荣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