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某校七年级(2)班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究活

题目描述

【题目】某校七年级(2)班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大自然的馈赠)

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农作物图片。

(1)以上农作物中,有一种是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它是           (填字母序号);有两种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它们是           (填字母序号)。

(政策的推动)

(2)战国时商鞅变法重视农业生产的是哪一项法令?

(3)西汉时,刘邦减轻田租,还采取什么措施增加农业劳动力?东汉时,哪位皇帝统治时,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4)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活动总结)

(5)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

(1)E;D、F。(2)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刘秀(光武帝)。(4)都江堰。(5)对外交流、国家政策的扶植、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

(1)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在距今约七千年时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所以答案为E;两汉时期,由于张骞通西域,有两种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它们是葡萄和苜蓿,所以答案为D、F。(2)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为了使国家强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变法中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的内容是重视农业生产的法令,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期,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的景象,为了修养生息,促进经济发展,刘邦减轻田租,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刘秀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治贪官污吏,使得“光武中兴”的盛景出现。(4)结合所学可知,都江堰修建于秦昭王末年,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变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5)依据前面的材料和问题分析,可以从自然环境、政府政策等方面作答,主要的是国家的对外交流、国家政策的扶植、国家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