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示意图,首先完成相应的填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
材料四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
(4)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四,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5)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感悟。
答案解析
(1)A.第二次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2)同外国人竞争;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任意回答一点即可)(3)变官制或者改革政治制度(4)《南京条约》的签署或者鸦片战争;《辛丑条约》的签署或者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的签署使中国开始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署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5)从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等角度谈个人感悟均可。
(1)依据材料一示意图信息“1856年”“1898年”并结合所学可知,A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B处是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 企图进一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因为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分析可知,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是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3)依据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梁启超认为变法成功的关键是改变政治制度(官制),在中国推行资本主义。(4)依据所学并结合材料四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开始“沉沦”阶段。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再次战败,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即“谷底”阶段。所以使中国开始“沉沦”的是《南京条约》;沉入“谷底”的是《辛丑条约》。(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面对列强的入侵和欺凌,内忧外患的动荡环境,洋务派和维新派分别从器物层面和制度层面进行了挽救民族危亡的近代化探索等。
相关试题
下列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单选题)( )是实现成本目标责任制的保证和
(单选题)行为改变阶段模式很快被广泛应用于(
(单选题)患者女性,12岁,心悸,气短,超声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
大熊猫的尾巴是什么颜色?
2018年是《劳动合同法》实施十周年。劳动者
【判断题】 当齿轮的模数越大,齿轮承受载荷的
下列关于财产税的表述正确的有()。A符合税收
完成某工作的最短持续时间为8天、最长持续时间
明朝内阁与清朝内阁最大的区别是()
电接点压力表的检定可分两个步骤进行:____
公安机关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
26岁初产妇,妊娠37周,规律宫缩7小时,宫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过程。
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限制因素的叙述,正
采区内的上山、下山和平巷的净高不得低于()。
个人剂量监测报告应当在每个监测周期结束后(
电源短接法是用一根导线依次逐段短接在()车灯
8.小说以 为线索,用路瓦栽夫人的种种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