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各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请用两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期猎             (2)是日          (3)罢之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4】(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考查划分句子节奏。断句技巧:(1)根据译文断句。(2)寻找比较明显的文言标志断:1)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 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该句意思是: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虽然……但是……”表内容上的转折,“岂”是虚词,故断句为: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2考查重点词语。(1)期猎:约定打猎。期:约定。(2)是日:这一天。是:这。(3)罢之:取消了聚会。罢:取消。【3考查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期:约定。猎:打猎。【4考查内容理解。1)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乙文:约定相会的日期,如果不能如约,应该在事前通知对方,免得人家苦等,这是守信,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所以共同主题就是要求人要讲诚信。2)启示:做人要讲究诚信,不能因为自己的快乐或事情就违背承诺。开口相约,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但要信守约定、践行约定,就不那么容易了,只有诚信之人才能够做到的。守约是诚信的要求和表现。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乙: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自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打酒宴。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