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目描述

【题目】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

材料二:“(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2)材料二中的“辽”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哪一事件后,“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下,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

(3)为了实现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元朝设立了什么机构?

材料四:

(4)材料四中的图片反映了清朝对西藏管辖的哪项措施? 请再举一例清朝对西藏加强管辖的措施。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答案解析

(1)形式:和亲(或联姻)和会盟。藏族。(2) 契丹、 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保持着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3) 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4)金瓶掣签制度; 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设置驻藏大臣。 (5)友好的民族关系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巩固与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1)根据材料一的“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可知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和亲。根据材料一的“821年正式会盟”可知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会盟。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916年,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战后辽和北宋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保持着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3)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实现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元朝设立了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4)依据材料四的“金奔巴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立金瓶掣签制度,西藏地方达赖和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通过需要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清朝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5)结合题干材料,我对民族关系的认识是:友好的民族关系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巩固与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