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2 06:33:54

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

题目描述

【题目】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吸收其他思想,以适应时代需要。

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终阳以成岁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汉书董仲舒传》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七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南宋孝宗《佛祖统纪》卷48

(1)汉代儒学已不同于先秦儒学。依据材料,说明董仲舒发展儒学的表现;并分析董仲舒的观点仍然属于儒家学说的原因。

(2)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依据材料,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康有为将《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并说明“臣今所作编撰,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之。”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康有为编撰《孔子改制考》的目的。

 

答案解析

试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儒学成为正统,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表现”由材料中的信息“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即可得出“天人感应”、“德刑并用”的结论;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中的信息“谨案《春秋》之文”、“任德教而不任刑”即可得出“观点依据《春秋》,强调君主要实行德政”的结论。(2)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及近代中国的维新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中的信息“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即可得出“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本原”的结论,由材料中的信息“三纲......五常......皆此理”即可得出“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的结论,由材料中的信息“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即可得出“糅合了佛道思想”的结论;第二小问“目的”可从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借助孔子宣扬维新变法的合理性等角度思考作答。

(1)发展:董仲舒吸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宣扬“天人感应”、德刑并用。判断:观点依据《春秋》;主张德为主,强调君主要实行德政。(2)特点: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糅合了佛道思想。甲午战争前后,中国面临亡国亡种的危机。面对民族危亡,先进人士顺应时代要求,呼吁维新变法。康有为宣称孔子是主张改革的先师,实际上是借助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合理性。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