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家学派提

题目描述

【题目】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家学派提出自己的主张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出现了“百家争鸡”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1)材料一体现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中的一句原话来说明如何实现这一主张。

材料二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

材料三  某中学七年级八班有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因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争论不休。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钱。”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根本不用管。”

(3)材料三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观点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

答案解析

(1)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①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②要谦虚好学。③要温故知新。(3)劳动委员:法家。班长:儒家。生活委员:道家

(1)由材料“子曰:‘爱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孔子“仁”的思想。材料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体现孔子“仁”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反映的是孔子要求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材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的是孔子要谦虚好学的教育主张。材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体现的是孔子“温故而知新”的教育主张。(3)由材料三“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钱。”可知劳动委员的观点体现的是战国时期法家的强调法治的思想。由材料“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可知班长的观点体现的是战国时期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的思想。由材料“随他们去吧,根本不用管。”可知生活委员的观点体现的战国时期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