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只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技术条件。(2分)

(2)历史学家梁启超在谈到中国的对外关系时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结合所学回答,与明朝前期相比,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材料二中中国“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是怎样被英国打破的?请结合史实予以说明。(2分)

(4)“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请写出两例中国在19世纪的重大探索活动。(2分)

(5)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指出材料二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2分)

 

答案解析

(1)目的: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1分)条件:指南针(罗盘针)的发明和运用(或造船技术的进步)(1分) (2)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2分)(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南京条约》。(2分)(4)洋务运动、戊戌变法(2分)(5)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答出工业革命和先进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任意两点也可,2分)

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此题分设5个问来进行考查。(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郑和下西洋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技术条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即可回答:目的: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条件:指南针(罗盘针)的发明和运用(或造船技术的进步)(2)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对外政策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明朝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而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则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根据要求即可回答: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3)此题通过材料考查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中国“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是被英国打破的。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南京条约》。根据要求即可回答: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南京条约》。(4)此题通过材料考查近代化的探索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在19世纪的近代化的探索中的两例重大探索活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十九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1898的戊戌变法等。根据要求即可回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5)此题通过材料考查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指出 “新鲜空气”的比喻。题文信息提示: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根据前面“与外界完全隔绝”到被打破,表明西方的文化传入中国。其时世界已经发生工业革命,出现先进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科学技术;而当时的中国在闭关锁国。根据要求即可回答: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