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材料二  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修订法律,澄清吏治;经济上奖励实业,改革财政;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方面,设立学堂和印书局等

材料三 

大生纱厂大门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是哪一条约的主要内容?此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失败后签订的?这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变法失败后,新政措施多被取消,只有哪所学校被保留下来?

(3)材料三“大生纱厂”是谁创办的?他主张的救国道路是什么?

答案解析

(1)《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腐朽落后所致。(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京师大学堂。(3)张謇;“实业救国”。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可知,此内容出自《马关条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腐朽落后;(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修订法律,澄清吏治;经济上奖励实业,改革财政可知,此内容是戊戌变法的内容;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后改为北京大学,这是中国近代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唯一成果;(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直接在中国内地开厂设矿,进行经济掠夺。这种状况激发起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新式工业的热情,民间出现投资设厂、兴办实业的高潮。状元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张謇主张的救国道路是“实业救国”。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