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棘刺雕猴

题目描述

【题目】棘刺雕猴

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视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②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

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曰:“以刻。”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删改)

(注释)①林刺:动植物体表的针状物。②晏阴:明暗。③台下:地名。④削:制造刻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燕王说之(______)

(2)人主欲观之(_____)

(3)必半岁不饮酒食肉(_____)

(4)因逃(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请以棘刺之端为母      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B. 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

C. 不能观其母猴      常蹲其身(《幼时记趣》)

D. 臣请之舍取之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3】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陋室铭》)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

【4】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说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

选自《韩非子》       作者:韩非          年代:战国时期参考译文:燕王喜欢小巧玲珑的东西。有个卫人请求用棘刺的尖端雕刻猕猴,燕王很高兴,用三十平方里土地的俸禄供养他。燕王说:“我想看看你雕刻在棘刺尖上弥猴。”卫人说:“君王要想看它,必须在半年中不到内宫住宿,不饮酒吃肉。在雨停日出、阴晴交错的时候再观赏,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楚我在棘刺尖上刻的母猴。”燕王因而把这个卫人供养了起来,但不能看他刻的猕猴。郑国有个为国君服杂役的铁匠对燕王说:“我是做削刀的人。各种微小的东西一定要用削刀来雕刻,被雕刻的东西一定会比削刀大。现在的情形是棘刺尖上容纳不下削刀的刀锋,削刀的刀锋难以刻削棘刺的顶端,大王不妨看看他的削刀,能不能在棘刺尖上刻东西也就清楚了。”燕王说:“好。”于是对那个卫人说:“你在棘刺尖上制作猕猴,用什么来刻削?”卫人说:“用削刀。”燕王说:“我想看看你的削刀。”卫人说:“请您允许我到住处去取削刀。”趁机就逃跑了。【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岁(年)、因(于是)”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注意“说”是通假字,通“悦”,高兴。【2本题考查文言词的一词多义。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A.用/以致;B.表承接/表修饰,C.他的/自己;D两个都是“到”的意思。【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上”,长到;“入”,映入;“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可以”,可以凭借;“于”,比。【4此题考查阅读后的启示。解答时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围绕“遇到不合理的事情,一定要多思考求证,才不会上当受骗”来回答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