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海洋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关乎国家的兴衰。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海洋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关乎国家的兴衰。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两条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通道……后来……,瓷器出口渐成为主要货物,……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法国人谢和耐曾说:“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足以自豪认为世界上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材料二:明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沿海数千里同时告警。……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

——北师大版七年级教科书

材料三: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收复台湾,(将其作为抗清的基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教科书

(1)为材料一中“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是谁?“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一,瓷器渐成出口的主要货物,成为畅销世界的产品,使中国被冠以“瓷之国”美誉始于何时?

(3)根据材料二,明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4)为了解决材料三反映的问题,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该政策对中国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针对海洋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

(1)张骞(1分)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1分)(2)宋朝(1分)(3)明中期海防松弛(1分)(4)闭关锁国(或海禁政策)(1分)   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1分)(5)海洋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生命线,我们要重视海权保护,加强海防意识;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对外开放等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材料一中“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是张骞。张骞是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奉汉武帝之命,由匈奴人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博望侯。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瓷器渐成出口的主要货物,成为畅销世界的产品,使中国被冠以“瓷之国”美誉始于宋朝;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江浙一带和四川丝织业生产发达,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迅速兴起定窑、钧窑、歌窑等久负盛名。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是:明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产生于动乱的日本,由日本封建统治阶级组织、支持境内的浪人武士,支持他们到中国沿海地区劫掠。由于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朽,贪污之风盛行,武备愈益废弛,再加上假倭、西方殖民者的参与,使倭患到嘉靖时达到最泛滥的程度。(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解决材料三反映的问题,清朝统治者采取了的对外政策是: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该政策对中国最严重的后果是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海洋问题我的认识是:海洋问题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对国家的海防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重视海权保护,加强海防意识;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对外开放。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