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人物传记具有真实性和借鉴性等特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人物传记具有真实性和借鉴性等特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传记的真实性依赖于史料。下列史料再现了邓小平革命生涯的片段,甲描述了哪一事件?乙中的“胜利”主要指哪一战事?此后,邓小平又参与指挥了哪一战略决战?

甲:(刘邓)制定了攻击华北铁路沿线日军据点的计划,并且封锁和分割了日军占领的铁路线。这个攻击计划在(1940年)8月底开始实施,持续了三个多月。((英)伊文思《邓小平传》)

乙:我军已胜利完成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之跃进任务,敌人追击计划完全失败。今后的任务,是全心全意地义无反顾地创造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全部控制中原。(《邓小平文选》)

 

 

答案解析

(1)百团大战;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

(1)第一问根据甲描述中的信息“华北铁路沿线日军据点”“1940年”“持续了三个多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历时3个半月,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因此,甲描述的是百团大战;第二问根据乙描述中的信息“大别山”“创造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因此乙中的“胜利”主要指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刚刚结束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又发起了淮海战役,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通过民党军队进行又一次主力决战。因此邓小平又参与指挥的战略决战是淮海战役。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