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22:39:50

(题文)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搜集到一则材料,就辛亥革命对人们的

题目描述

【题目】(题文)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搜集到一则材料,就辛亥革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的看法产生了分歧。

材料一(甲)民国初年,全国报馆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乙)民国三年,某君遇见一个老农,该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逐问其国籍。该君回答“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该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请回答:

(1)甲、乙两位同学依据各自所搜集到的材料,将可能分别得出怎样的结论?

(2)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你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

(3)你认为在运用史实解释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以及对史料的正确处理,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辨析和合理运用的能力。(1)从材料中的“民国初年,全国报馆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可以看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从材料中的“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可以看出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改变中国现状。(2)从材料反映的辛亥革命在城市和农村影响的不同,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是不平衡的。(3)从两则材料反映的辛亥革命的不同影响可以看出,在运用史实解释历史时证据要全面,不要武断下结论;孤证不立。

(1)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意识;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改变中国现状。(2)辛亥革命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是不平衡的。答出“材料一中的报纸主要是在城市发行,材料二中的老农生活在农村”也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一个过程,辛亥革命只是一个开端。(3)注意:证据要全面,不要武断下结论;孤证不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