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④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⑤。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鸯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④口无择言:意思是出口皆合道理,没有不合法度的话。⑤杜季良:名保,字季良。⑥谨敕:谨慎端整。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⑴妄是非正法                     ⑵不人之乐

⑶数郡毕至                       ⑷郡将下车辄切齿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⑵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3】选文中作者对自己的子侄提出了哪两个方面的劝诫?

【4】作者认为杜季良为人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案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中注意词类活用词,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古今异义词,毕:全,都。【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词语:“闻”,听见;“言”,议论。②重点词语:“吾”,我;“为”,替;“愿”,希望;“效”,效仿。【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文中的句子“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告诫子侄不要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第②段对当世贤良的作为得失加以对比评析,都是自己观察社会人生得来的经验之谈,告诫子侄结交朋友时选择要慎重。【4考查对文章内容信息的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用凝练的语言来作答。此题简单,根据文中描写杜季良的语句“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其中“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这些是对杜季良优点的提示,“清浊无所失”是杜季良缺点的提示。译文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哩。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