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古欧洲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古欧洲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材料二:7世纪中期,一些到过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十分羡慕中国的强盛。回国后积极宣扬唐朝的制度,实行变革,建立法治完备的国家。(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商君是如何“急耕战之赏”的。(2)材料二改革的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改革反映的内容,说说日本如何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3)上述二则材料所反映的二次改革,都对当时国家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两次改革对今天中国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解析

(1)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土地。(2)日本的大化改新;日本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作为治国的基础。(3)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要进行变革;关注农民,重视农业发展等。

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堡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核心,但在最高王权与最底层的农奴之间,不止是有一层领主,而是有好几个层次,每个领主都可将自己的领地划成数块封给自己的属下,从而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形的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一个大领主相对于国王或皇帝来说是附庸,国王和皇帝是他的领主,但相对于这个大领主自己分封的中小贵族来说他就是领主,由他分封的人则是他的附庸;依次类推,直至最低一等的普通骑士。各级领主与附庸相互按契约承担责任和义务。在欧洲大陆,通常情况下附庸只对他的直接领主负责,形成了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则。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 奖励军功 。⑵根据材料二的内容“7世纪中期,到过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回国后积极宣扬唐朝的制度,实行变革”可知这是日本的大化改新,日本大化改新是效仿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的改革,改革后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日本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作为治国的基础。⑶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发展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要不断进行变革;必须关注农民,重视农业发展,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政策等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