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海洋之于国家

题目描述

【题目】海洋之于国家

材料1: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

——明朝航海家郑和

材料2: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洋人入中国已三十余年,驻京已十余年,以兵胁我,殆无虚岁。……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节选

问题

(1)举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三例史实说明“危险亦来自海上”。

(2)《筹议海防折》大约作于何时?结合已有知识,用史实说明造成“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原因。

(3)依据材料,结合已有知识,谈谈你对《筹议海防折》(节选)的看法。

 

答案解析

(1)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2)19世纪70年代;原因:西方完成工业革命,科技领先,军事力量强大,急于扩大海外市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小农经济,闭关锁国,经济、技术落后。(3)本题采用分项评分法评分要素: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1)根据 “危险亦来自海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2)第一小问时间,通过材料“洋人入中国已三十余年”可知是在19世纪70年代,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打开中国的国门。第二小问原因,通过材料“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可知变局指代中国遭受西方侵略,其原因在于西方完成工业革命,科技领先,军事力量强大,急于扩大海外市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小农经济,闭关锁国,经济、技术落后。(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针对奏折的看法,可以肯定,也可以说有局限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筹议海防折认识到了中国海防的落后,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海上优势,在此基础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提高了海防能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