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04:43:18

廉政建设需要制约权力,进行制度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廉政建设需要制约权力,进行制度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断理冤狱。(刺史)秩卑权重,以卑临尊……此大小相制,内外相维(相互制约平衡)之意也。

——《中外监察制度简史》

材料二  所谓“五权”,是指除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之外,还有考试权和监察权。……孙中山看到了三权分立学说的不足:由议会掌管监察权,不利于权力的相互制约,容易造成“议会专制”;没有明确的考试制度,导致“任用私人”和“盲从滥举”。……根据孙中山设计的五权宪法,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组成,五院皆对国民大会负责。……他提出的五权分立、权能分治、以权治能等思想……构建了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是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伟大创新。

——王华的《制度设计中的创新与缺陷》

材料三  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83条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地方国家机关的干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131条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13条宪法第五条增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习近平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时期刺史制度的主要职能和特点。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评价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3)根据材料三,你对新中国廉政建设有何认识?

 

答案解析

(1)职能:根据材料“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断理冤狱”,可得出巡行郡国;监察地方官员;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特点:根据材料“秩卑权重,以卑临尊……此大小相制,内外相维(相互制约平衡)之意也”,可得出位低权重,以小制大;目的实现制约平衡。(2)基本观点:根据材料“所谓“五权”,是指除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之外,还有考试权和监察权”,提出五权主张;根据材料“孙中山看到了三权分立学说的不足:由议会掌管监察权,不利于权力的相互制约,容易造成“议会专制”;没有明确的考试制度,导致“任用私人”和“盲从滥举””,可得出三权分立学说的不足;根据材料“根据孙中山设计的五权宪法,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组成,五院皆对国民大会负责。……他提出的五权分立、权能分治、以权治能等思想”,可得出提倡五权分立、权能分治、以权治能思想。历史价值: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国、传播民主共和思想、推动近代化等角度来加以阐述论证。现实价值: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权力监督制约、廉政建设等角度切入分析。(3)认识:根据材料“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可得出人民主权;实行民主集中制。根据材料“第131条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得出加强依法治国;不断完善法制建设;根据材料“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可得出提高人民监督权力;加强制度建设。

(1)职能:巡行郡国;监察地方官员;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特点:位低权重,以小制大;目的实现制约平衡。(2)观点:提出五权主张;指出三权分立学说的不足;提倡五权分立、权能分治、以权治能思想。历史价值: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现实:构建权力制约监督体系,推进政治廉政建设,避免腐败滋生。(3)主张人民主权;实行民主集中制;加强依法治国;提高人民监督权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法制建设;依据国情,借鉴经验。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