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所谓高处不胜寒,帝王也有帝王的困惑与苦衷。某班同学编写了一部

题目描述

【题目】所谓高处不胜寒,帝王也有帝王的困惑与苦衷。某班同学编写了一部关于“秦皇汉武”跨时空对话的穿越剧,聊聊往事,吐吐心声。

(第一幕  问策)

汉武帝:始皇,请看《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

秦始皇:武帝,看来遇到了封国问题,这可不利于你对地方的管理啊!我曾开创①(     )(制度名称),能够很好地控制地方权利。若解此难题,你家大臣主父偃之策②(    )(策略名称),可以一试。

(1)请将上述对话补充完整

(第二幕 共识)

秦始皇:建立和治理一个国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在建国之初,就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你看我这钱币图,我就被这小小钱币困扰很久,后来,我下令铸造半两钱,统一使用,效果不错。

汉武帝:始皇英明。我也曾效仿始皇,统一钱币,效果也很好。

(2)汉武帝效仿秦始皇统一货币,他们两人铸币名称分别是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秦始皇和汉武帝都说统一货币“效果不错”呢?

(第三幕 分歧)

汉武帝:始皇,你我相谈甚欢。近日,我得一贤臣,采纳了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秦始皇:这怎么可以!那些儒生甚为讨厌,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3)汉武帝提出的“贤臣”指的是谁?秦始皇对“儒生”采取了哪些手段?

(4)不同时期的两位帝王对待“儒家”的做法是不同的,你认同谁的做法,请说明理由。

(第四幕 评说)

(5)看了这部话剧后请你谈谈你眼中的“秦皇汉武”。

答案解析

(1)①郡县制  ②推恩令(2)秦始皇:圆形方孔半两钱;汉武帝:五铢钱。原因:货币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符合事实,言之有理即可)(3)贤臣:董仲舒;手段;焚书坑儒。(4)观点一:认同秦始皇的做法,因为统一六国后,实行法家思想是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观点二:同意汉武帝的做法,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领域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符合事实,言之有理即可)(5)我眼中的“秦皇汉武”:可以从功绩、不足等角度出发,言之有理即可。

(1)①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采取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2)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的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货币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3)第一问依据材料关键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知,此内容是董仲舒为汉武帝提出的建议;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4)开放性题目,认同秦始皇的做法,因为统一六国后,实行法家思想是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观点二:同意汉武帝的做法,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领域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5)开放性题目,评价人物要一分为二,可以从功绩、不足等角度出发,言之有理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