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7 15:26:20

梨树沟,原来是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

题目描述

【题目】梨树沟,原来是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每年要给村民发放救济粮款、衣物,但这种“输血性”救济并没有使村民摆脱贫困,原因是村民把救济款花掉了,生产条件却没有改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改“输血性”救济为“开发性”扶贫,救济粮款的发放与村民栽种果树、改善生产条件挂钩。在政府支持下,该村修通了20多千米的盘山公路。县林业局帮助村民培育果树新品种,传授果树管理新技术。现在,梨树沟的雪花梨走出了国门,村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结合材料,说明“输血性”救济变为“开发性”扶贫是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

答案解析

此题以精准扶贫为背景考查效率与公平的知识。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说明‘输血性’救济变为‘开发性’扶贫是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为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其次要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然后根据材料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即可。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材料中“输血性”救济侧重公平却没有改变梨树沟的生产条件,没有使小山村摆脱贫困。③“开发性”扶贫正确处理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改变了扶贫上的平均主义,调动了村民自主脱贫的积极性。村民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充分利用资源,加快了脱贫的步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